我覺得書裡最迷人的是時間。

如果二十年後會世界末日, 你還要不要認真工作努力存退休金? 如果一百年後會世界末日, 你還要不要生個可愛的娃娃來繼起宇宙之生命(並期待那一代的人能在地球毀滅之前找出解決之道)? 如果是五十年後, 這答案又該是如何?

從來, 都只是天上一日人間十年。 但如果有一天反過來, 人間一日天上幾百萬年呢?

1秒=35.97年, 1分鐘=2158.2年, 4.38分鐘 = 10000年。 一層隔絕了地球與整個宇宙的時間透析膜帶來這樣一個算式。

突然之間, 人類最最需要的"時間"就有了。 發射一艘載有生命的太空船到火星去, 睡個覺起來, 荒地變良田, 平原變城市, 演化已經繁衍了幾千代。 只是, 太陽會膨脹到把地球吃掉的那一天, 也提早到這一代人類可預見的未來。

眾星熄滅的那一夜, 羅頓家在辦宴會。 十二歲的泰勒跟十三歲的異卵雙生兄妹傑森跟黛安正在院子裡觀星。 這個所謂的十月事件之後, 月亮再也不曾出現, 而頭頂上發光發熱的, 不再是活生生的太陽。 雖然潮汐依舊。

可是生命還是要照舊。 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滾。 有個有錢有權有勢的爹艾德華再加上過人的天賦與無比的信念, 傑森投入科學, 致力於這件事的始末發展後續。 黛安跟著在一場靈性座談會認識的賽門, 投身於新國度運動。 末日的氛圍呀, 宗教狂熱/享樂份子最知道。 而泰勒在艾德華的經濟贊助下, 念完了醫學院, 後來被傑森延攬到他的研究機構工作。 在這裡, 泰勒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一手資料, 並有機會近距離跟來自火星的萬諾文接觸。

泰勒的媽媽在羅頓家幫傭, 是永恆的溫暖母愛形象。 沉醉於酒精中失去自我的雙胞胎母親卡蘿原來暗戀泰勒媽媽多年, 所以兩家近距離地住了這麼多年。 艾德華應變而起, 從叱吒風雲政商界到被時代淘汰。 曾有一段閒錢可以揮霍度日又能單純相信某種理念, 卻在新國度運動失敗暨長長的公路逃亡後悄然離去的賽門。 即使重病也要隱埋也要用重藥換回寶貴的時間為自己一生功業畫出圓滿的句點的傑森。 而黛安, 將所有信託放在賽門身上, 緊緊相隨且尋求的, 她所“想要”的,卻偏也是她“不需要”的。 父子衝突, 夫妻失和, 哥倆情誼, 情愫暗生, 階級間的家人親密度; 基因用藥, 黑道追殺, 公路搶劫, 長征救人, 海上逃亡, 末日亂世, 國際局勢(那個一意獨行的中國啊), 火星殖民, 異形智慧生物, ... 一項項拆開來, 其實每個人都樣板, 每種關係都無新意, 每個劇情都老套, 大雜燴似地煮了一鍋, 可是在頗抒情的文字中, 卻是嘗來溫度正暖濃度正豐的湯煲, 讀來非常迷人。

真要講, 只能說書實在太厚了, 我從椅上坐到沙發上再躺到沙發上, 不管什麼姿勢都覺得書好重手拿書拿得很酸。 可是還是欲罷不能地往下看。 這種吸引人不是在"接下來會怎樣"的懸疑感, 而在於合理又緊密的文字敘述。 不浮誇, 不跳躍, 不散亂, 紮紮實實地描述, 一件件理來, 都是不惜篇幅的細膩, 將這一鍋大雜燴一物引出一物的美味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跟其他人比較起來, 以第一人稱寫下這個故事的泰勒顯得平面而蒼白。 我不知道他的個性心靈裡究竟是空還是實。 是因為踏實而能放空, 還是因為空無而無需實在, 所以當週遭的人都需要以奮不顧身的熱情或逃避現實的冷漠來抓住一點什麼用以憑附著活下去的理由時, 他卻能這樣無所為而為的冷眼旁觀, 既被動又主動地過日子, 紀錄下這一切。 這一切, 是在*現在*。 公元4x10^9年。 而回憶與現實交織, 個人的成長印記在漸進的回憶中鋪展, 而時間迴旋的真相也在漸進的時光中撥絲抽繭開來。

故事兩線而一, 也就到了尾聲。 這個結尾是整本書裡真正讓我覺得*科幻*的地方。 掩卷, 我當真有點錯愕於如此前途光明又燦爛的結局。 不知該感謝作者還是善良的宇宙智慧生物放了人類一條生路。 後來看到Amazon上面不少人評論說作者的缺點就是收尾總收得不好, 害我一時無法決定要不要再去找他的其他書來看--畢竟, 好的結局可以餘韻繞樑, 而收得不好, 真是糟蹋了一桌美席呀。 或許另一方面來講, 就該是這樣吧, 要讓一切存有希望, 不論是在文學中, 在生活中, 還是在人類的未來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chtlu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