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9

遠遠看到有兩座並行的橋, 我們的車速就慢了下來。 來到橋頭右邊有一塊空地, 便轉了進來停車。 停車場旁擺了好幾攤攤位, 當地的印第安人販賣他們的手工裝飾品。 各種顏色的石塊串連成的項鍊/手鍊/耳環等等, 其實每個攤位大同小異。 我總不免揣想, 他們究竟是以怎樣的心情在這邊擺攤--驕陽燄燄, 冷風瑟瑟, 望眼皆是沒有生機的塵土與荒涼。 他們多半只是靜靜地坐著, 不拉客也不強力推銷。 日復一日地也就這樣下去嗎? 尤其橋對面就有遊客中心, 多數的旅客不會走到這來逛攤位吧? 為什麼不讓他們在有人氣的遊客中心旁擺攤, 而要在這乏人問津的停車場處? 我胡亂想著。

1870年代, Utah的摩門教徒想要往Arizona北邊擴張他們的屯墾區, 長約600英哩的科羅拉多河峽谷擋在其中, 唯一可以修路讓馬車行走到河邊渡河的就是Paria River匯入Colorado River處的這個南邊出口。 於是1873年在此蓋了一個渡口, 從此成為這附近重要的交通要點, 拓荒者, 印第安人, 移民乃至後來的觀光客絡繹不絕。 渡口取名叫Lees Ferry以紀念它的第一個經營者John Lee。 現在的Lees Ferry有walking tour可以參觀, 時間關係我們沒有轉進去, 只能留待下次。

1920年代汽車興起, 也開始使用渡口來過科羅拉多河, 於是大家決定應該要來個比較安全穩固的渡河方式讓汽車通過。 橋的位置選定在Marble Canyon 5mile的下游處, 於1927年六月動工。 施工時的工具原料設備什麼的, 也都還靠Lees Ferry運送, 只是在1928年六月七日, 渡口居然意外沉沒。 因為橋已經快要蓋好了, 所以他們也沒打算修護渡口。 所以接下來的幾個月, 一直到1929年一月12日橋樑終於開放通行為止, Utah跟Arizona的交通是完全中斷的, 要渡河的人都得風塵樸樸地趕上800哩的路只為到244公尺外的河的另一邊去。 橋在當時叫做Grand Canyon Bridge, 五年後Arizona的議會通過將它改名Navajo Bridge。

當車子越長越大越寬也越重之後, 這座寬僅5.5公尺的橋也逐漸不敷使用。 新橋選在舊橋下游, 於1993年五月動工, 兩年後完工, 舊橋光榮身退, 做為行人徒步使用。

橋和遊客中心的後方高聳的紅色岩層大剌剌地一字排開, 像堅固的城堡屏障著渺小的人工建築。 有趣的是, 岩層走到底竟斷裂開來, 像是沒有門扉的圍牆, 峨峨聳立, 留下了通道也似的空間, 真讓人好奇城牆內究竟有些什麼。 要真能走在那裡, 怕也是像小小人來到大大巨人國度般地, 比例和尺寸都失去焦距了吧。

我們在舊橋上來來回回走著, 走到橋中央還不忘往上游拍科羅拉多河切下的河谷。 河水帶著泥漿似地呈現黃濁的顏色, 兩岸的岩壁幾近垂直地屹立著。 當初造橋要挖掘兩岸的岩層時, 他們還特地用了一種技術讓岩層的切割面看起來就像原來的岩層一樣有斑駁的歲月感。 在橋上看河看峽谷倒不覺谷深水急, 只是放眼的遼闊啊, 當真是有歲月的滄桑感。

遊客中心只在夏季時開放, 建築採用古樸的紅褐色調, 像是一塊塊石頭堆砌出來的, 很自然地和週遭的景色融成一體。 遊客中心內不大, 也暗暗的, 拿了一些簡章就出來, 回到太陽底下, 又拍了幾張橋的照片, 才慢慢踱回停車場。




新橋, 從遊客中心這邊


新橋, 從停車場這邊


Colorado River


河岸上的峭壁


遠望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旁的涼亭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chtlu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