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8/29

這個國家公園很年輕, 1999年才成立。 當然不是在衛星空照可以鉅細靡遺到門牌都看得見的這麼多年後突然憑空長出一座值得保護的峽谷啦, 它早在1933年就被設為National Monument, 六十多年後納入更多的保護區後被拔掉為National Park。

大概是因為很新, 感覺遊憩設施不多。 但這樣也好, 清淡點, 越原始樸實越有自然美。 也或許因為如此, 知道的人少, 也或許是我們到的時候有點晚了, 短短的景觀道路上並沒有看到多少遊人。 不過如果你來到這附近, 不要錯過這個國家公園喔! 你一定也會跟我一樣, 走到步道盡頭就"哇哇哇"地叫個不停, 覺得值回票價。 --喔, 我忘了要不要收錢, 但既然你來到此, 你身上一定會有一張national park pass(現在叫做America the Beautiful Pass), 那就無妨。

雖然也是以Canyon為名, 可是它跟大峽谷截然不同。 來到第一個觀景點Tomichi Point, 你或許跟我一樣, 下車來站到景觀台上就先"哇"了一聲。 黑色的山壁。 跟它週遭的紅色科羅拉多高原完全不一樣。 跟同屬科羅拉多高原的大峽谷不一樣。 谷深(>2000ft)谷窄(~1500ft), 跟寬達4-18mile的大峽谷不一樣。 不需要比較, 因為兩者根本是不一樣的個性, 卻同樣令人難忘。

由於峽谷又深又陡又窄, 陽光不易照進來, 幾乎都是黑色的山谷贏來了這個"black"的名字。 至於Gunnison, 則是下切了三千萬年光陰的Gunnison River。 在這48mile長的峽谷中, Gunnison River下切的距離比從Minnesota到墨西哥灣流了1500mile長的密西西比河下切的高度還多。 古代的人來到此, 都認為此峽谷不通, 一直要到20世紀初鄰近的谷地想要引水灌溉, 在1901年才有人順流而下, 證明引水是可行的, 在1905年建立引水渠道, 使用至今。

被用來命名的Gunnison是19世紀的探險家。 他的探險隊在1853年9月來到此, 雖然沒有多作探險, 卻對此地記下了第一筆書面的資料。

遊客中心又新又大。 雖然趕時間, 但還是忍不住逛逛它的明信片/書籍/海報等等, 還有最重要的, 在此要看啥玩啥。 逛完了室內, 第二個觀景點Gunnison Point就在遊客中心後面。 短短的步道來到崖邊, 你應該也會跟我一樣, 又"哇"了好幾聲。


Tomichi Point


Gunnison Point














通往崖邊的步道


遊客中心前的向日葵


谷深, 才mid-afternoon就有大片影子掉在山谷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chtluft 的頭像
    nachtluft

    佳處徑須攜杖去

    nachtlu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