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5
Stanford Hanna House

在網上閒晃, 看萊特在各地的建築名單, 再一次點進已經看了101次的Hanna House的網頁, 一鼓作氣, 寄出email預訂tour。

Hanna House在Stanford校園裡, 1937年萊特為Paul & Jean Hanna設計。 Paul跟Jean在Minnesota長大, 雙方的爸爸都是牧師, 每幾年就要輪派到不同教區。 不斷搬家的童年經驗讓他們在成立小家庭之後非常渴望能建立擁有屬於自己風格的安定的家。 他們閱讀建築書籍雜誌, 討論分享, 點點滴滴在腦海中建構家的雛型。 當閱讀到萊特的下面這一段文字時, 感動地寫了封粉絲信函給萊特, 驚喜地得到萊特的回信, 邀請他們有機會去拜訪Spring Green的Taliesin。

    An organic from grows its structure out of conditions as a plant grows out of soil. Both unfold similarly from within.
    Form is organic only when it is natural to materials and natural to function.
    An inner-life principle is a gift to every seed. An inner-life is also necessary for every idea of a good building.
    Simplicity and style are both consequences, never causes.
    Specific purpose is the qualifying aim of all creation.
    Form is made by function buy qualified by use. Therefore, form changes with changing conditions. The last analysis is never made.
    All forms stand prophetic, beautiful, and forever in so far as they were in themselves truth embodied. They become ugly and useless only when forced to seem and be what they are not and cannot be.

1931年夏天, 他們回到Minnesota省親時, 順道到Taliesin參觀。 雙方相談甚歡, 萊特允諾當他們要蓋自己的房子時要當他們的建築師。 1935年, 在幾次暑期的客座之後, Paul接獲Stanford聘書, 決定離開當時任教的Columbia University。 不知道當時的加州有多荒涼呀? 他們的決定在眾多親朋好友間一片譁然-離開文明的東岸前往蠻荒的拓荒前線? 所有人都相信他們一定會後悔的。

跟學校幾經交涉之後, 他們終於取到心目中理想的建地。 這其間到房子蓋好為止, 他們將與萊特的諸多信件來往及種種資料一一保存, 各種討論/波折的經過, 都寫在他們的書裡-Frank Lloyd Wright's Hanna House: The Clients' Report。 我其實沒什麼興趣看建材或尺寸方面的資料, 不過這書讀起來還算有趣: 比方說萊特第一次的藍圖是要蓋個兩層樓的房; 比方他們堅決反對萊特設計出三個小孩共有一間房的藍圖, 要讓小孩一人一間房, 有各自的隱私權; 還有在完工前後要承受多少來自各界對萊特建築有興趣的要求參觀等等。

有一天當他們在整地的時候, 一位散步經過的地質系教授告訴他們這裡不適合蓋房子: San Andreas Fault的支脈就從這個山丘下經過! 雖然這個小斷層不是地震產生器, 可是主斷層的地震還是會牽動它。 Hanna夫妻憂心忡忡地寫信告知萊特此事, 萊特只回了一句: I built the Imperial Hotel。 (1923年東京大地震少數沒有倒塌的建築之一)。 可惜的是, 1989年的7.1級地震還是震壞了房子結構, 修復花了十年之久才重新對外開放。 

Hanna覺得在活著的時候就把房子處理好要比死後容易些(落水山莊也是同樣的模式), 這樣他們才能確保房子的用途跟維修。 他們在1975年把房子捐給學校後, 先後有四位教務長在此居住過。 現在除了guided tour之外還做為學校seminar/晚宴之用。

這是萊特第一次不使用直角/方形的建築, 屋子裡外都是六角型的基調-所以房子又被稱為Honeycombs House。 房子用磚及木頭蓋成-會活動的木頭還可以讓改變室內格局時變得很容易。 還有大量的玻璃窗戶, 既增加採光也拓展視野。 同時又創先例將廚房蓋在房子的正中央-這樣在廚房工作的主婦就可以很容易關照家裡其它房間發生的大小事。 Hanna House也被AIA(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選為17件萊特對美國建築有傑出貢獻的重要作品之一。

Usonian House(United States of North America)泛指萊特設計的一系列給中產階級住的房子。 這些房子通常只有一層樓, 沒有太多儲存空間, 採用自然石材(水泥地, 木頭壁, 紅磚牆)與自然環境融和, 室內室外一氣呵成的設計讓房子不再只是"建築物", 而是充滿了和諧的生活空間。 萊特理想中的這些房子是既實用又漂亮且價格合理--不過他設計的房子到頭來都會因為很多細節所需的額外材料和人工而超出預算: 像Hanna House就從預定的$15000一路追加到$37000--當時Hanna教授年薪是$4400, 這種房價實在是不甚"中產", 。

這是我第一次參觀萊特的居家建築, 看完後真是遺憾當年都到Taliesin及芝加哥的Home & Studio門口了卻沒機會進去參觀... 現在打起Phoenix的主意...


Hanna House的門牌是737 Frenchman's Road, 座落在馬路邊上的小山丘


水泥路上坡後第一眼見到的房子


離tour時間還早, 我們先在房子外面晃。 我本來以為我們這是晃到後院, 後來才發現它是前院。


玻璃的落地門窗, 這裡是客廳。


再回到水泥路上, 往集合地點走。


導遊先生不讓我們走過去, 這走道旁邊是約80公分高的落差, 有人掉下去過。 他說, 有一次活動找了Hanna的兒子來(現在在local當律師), 有人問他說他們小時候父母怎麼會放心讓他們在這裡玩耍。 他說, 他只掉下去一次過。 不過度保護小孩才能讓小孩學會保護自己啊。


門後面是昔日的餐廳, 再後面是客廳。


可以拉開的紗門後是以前的遊戲間, 現在擺了大長桌當宴會場所。


屋簷


tour開始的集合地點。 (因為背光一團黑, 修照片修到顏色都變了)。 我真的以為這就是前門... 但它其實是主臥的門。


這棵大樹很可觀, 房子在蓋的時候它就已經在了。


主臥外的造景。 地上都是六角形的水泥。

花園一角。 1949年增建的時候在這邊蓋了間有起居室跟廚房的客房和Hobbyshop, 就是後面那間房子, 現在當會議室用, 沒有對外開放。


理論上是噴泉流水, 不過馬達壞掉, 欠修理中。


BBQ Room。 裡面有桌椅跟火爐, 雖然屋頂有點萊特味, 但這不是萊特設計的。

磚牆。 萊特喜歡讓材料自己說話, 也喜歡水平方向延伸的視覺感, 所以建築都是橫向發展的。


走到另一邊往回望。 最近的這一片玻璃後是書房。


這個我以為是後院的地方, 居然是前院, 還是前門所在...


看到門在哪裡了嗎?


有手把的那扇窄門, 就是正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chtlu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