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覺得我應該來過孔廟, 可是除了那大大的"全台首學"之外, 我真是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我很滿足地在寬敞的"庭院"逛完之後, 才發覺已過了正堂開放時間。 哎, 只好下次再來。 小遺憾之餘也不無慶幸, 畢竟第一天上課就要吸收太多東西也不太好。 只是這個下次, 真也就不知何時了。

門口的鳳凰木開了不少花, 還不是全盛時紅豔得肆無忌憚, 可這零星的紅也足以讓人聯想到夏日蟬聲, 六月驪歌。 哎, 我也好多年沒有看到這城裡緋紅似火焚的鳳凰花開了吧。 而現在才五月初, 花朵已迫不及待。 是花兒也有報信的前鋒搶先報出夏的號角?

緬梔。 總覺得在書上讀過幾次這樹的名字。 很喜歡看寫樹的散文或自然寫作, 雖然裡面提到的樹名我幾乎都不認得, 然而不論在安全島上, 在人行道上, 在鄉間在山上在後院裡, 只為著可以認名, 彷彿我也一同窺探了一場存在。 一場獨特而美麗的存在。

這樹立在全台首學的門坊後, 厚厚的樹幹斜著長, 不管用什麼樣的角度都拍不下全貌, 只能在心裡記下, 知道曾經遇見過。 沒見著花開, 只覺樹葉長得密, 後來在安平古堡與花開的它再次相逢, 我竟也不識得。 直到此刻在網路上交叉映證。 原來是雞蛋花。

庭院中央的大樹高而挺拔, 枝葉繁密, 恰恰是我記憶中的畫面: 如傘擎天的樹下寸草不生, 黃土被碾得平而整齊, 耆老三四圍坐, 聊天下棋發呆。 樹下乘涼是一幅永遠的風景。 蒐尋腦中的印象, 似乎離開台南後就沒看過榕樹? 這一次回來, 有機會多看了些, 還是覺得榕樹真是美麗的生物。

我是姥姥逛大街, 驚豔於院子裡的大樹。 熱帶地方的樹木跟溫帶地方自是不同, 我不懂樹, 卻為棵棵姿態迥異的丰采傾倒。

對山友而言則是重溫兒時舊夢。 拍完全台首學的照片, 他就拋下老婆, 逕自尋覓往日時光去。 山友小時候的白目事蹟不少, 這裡是場景之一。 小時候白目的山友曾在下課時跟同學跑來池子抓魚, 工具就是一根繩子跟一個勾子。 抓著抓著, 管理員來了, 小朋友作鳥獸散落荒而逃, 取道圍牆旁的小樓梯逃跑。

我當然也不記得這個半圓的水池了。 乍看之下還覺池水很髒, 不過池裡有鯉魚游著, 想必還是適於居住的水質。 山友還念著以前還有烏龜呢, 一回頭, 就驚喜地發現烏龜的身影。

逃亡用的小階梯還在。 白目山友清楚地記得就是這個樓梯, 原封不動的模樣。 現今看起來都不是安全的遊戲場所, 可是那是個小朋友還有機會到處跑來跑去的年代, 小巧的身軀得跨過凌空的圍牆, 攀下窄而高的階梯, 既害怕逃亡路線的險峻, 又害怕管理員到學校逮人的張惶, 當真是難忘的小時候啊。

而且, 這年頭, 還有個地方能三十年不變地供人緬懷, 也算是不容易吧。

  • 府城觀光. 古蹟巡禮


    圍牆外的人行道上


    門口的鳳凰花開


    山友拍的鳳凰花


    清康熙26年(西元1687)奉聖旨立於孔廟門外,以示對萬世師表尊崇之意。 左邊是滿文, 據說這也是快絕跡的文字。


    下馬碑跟紅色的圍牆。 據說因為孔子身處的周朝冠服宮殿均是以紅色代表著高貴,所以孔廟的圍牆才會塗上紅色。


    東大成坊的全台首學。 抄來的: "明永曆十九年(西元一六六五年)參軍陳永華提倡建孔廟,並設國學,從此教化養育學子,開啟了本省儒學之先。 清末台灣建省前是台地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學府, 因而稱為「全臺首學」。"




    馬路對面的泮宮坊是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 原來是孔廟的出入口, 日據時代因開闢南門路, 將泮宮坊和大成坊切開,使泮宮坊失去了原先的功能。


    東大成坊, 後面是泮宮坊。


    進來之後右手邊通往文昌閣的方向


    這抄來的:
    泮池即為泮宮之池,是位於大成門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依據古禮;天子太學,中央有一座學宮,稱為辟雍,四周環水;而諸侯之學,只能南面泮水,故稱泮宮。因為孔子曾經受封為文宣王,所以泮池為其規制。詩經泮水篇有這樣一句話:「思樂泮水,薄採其芹……」等句,代表古時士子如果中了秀才到孔廟祭拜時,可在泮池中摘採水芹插在帽緣上,來表示自身的文才




    水裡的鯉魚


    另一個角度, 山友拍的


    池裡的烏龜, 山友拍的


    西大成坊, 通往目前像工地的忠義國小


    西大成坊的門


    門後面那棵樹的樹根


    中庭。 有好多人在這邊散步。


    大成門前這棵美麗的大樹的下半身


    美麗的大樹的全身照(是榕樹嗎?)


    禮門、義路
    依孔廟規制「左學右廟」的原則,在「學」與「廟」間原本有圍牆隔開,而東、西牆則以禮門、義路為出入口。 民國初年,圍牆倒塌後一直就沒有重建,禮門、義路就變成為樹蔭下不著邊際的兩座門。


    (背光, 拍出來全黑, 用軟體修成這個奇怪的顏色)


    禮門上的屋簷


    禮門另一個角度


    名宦祠、鄉賢祠的門前下方的畫


    名宦祠、鄉賢祠的門前下方的畫


    這張在門旁邊牆上。


    這幾張應該是大成門吧... 關門了不能進正殿參觀











    明倫堂為清代府學中的教室


    大門緊閉, 什麼都沒看到, 只是這窗門樑也是蠻漂亮的







    入德之門的背面。 有幾位阿公百般無聊地端坐在正面台階上, 不想入鏡, 只拍了門背面。 抄來的:"入德之門是清代府學「明倫堂」外的三川門。當時由各縣選送的士子,必須從此門進入府學進修。入德之門的涵意,為欲步入聖域、賢關,就必須從品德的陶冶開始。"



    正殿側廂的外面










    抄來的: "文昌閣是清康熙時,由巡道陳璸依照福州府學奎光閣體式所修建的,奉祀文昌帝君,並做為台灣府學藏書的地方。是孔廟建築組群中,唯一塔狀的建築物。 文昌閣高3層,形制相當特殊,從圓形的基座往上,第1層為方形,第2層為圓形,第3層為八角形,不同的造形趣味,可能蘊涵著「天圓地方,文昌與孔聖之德光被八宇」的意思。民國68年,文昌閣因為年久失修而傾頹,台南市政府於是將其拆除,再以部分水泥結構的方式重新修建,成為現在的樣子。








    明倫堂的背影


    正殿後面的碑


    整理得很乾淨的庭院


    明倫堂的拱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chtluft 的頭像
      nachtluft

      佳處徑須攜杖去

      nachtlu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