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又是一份純殺時間用的很"輕"的書單... 喜歡的書反而寫不出東西來, 先擱著, 慢慢再來補。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ddons.books.com.tw/G/5/0010161355.jpg)
Remy借我的書。 之前她老念著說想買個酒櫃, 我說雖然你們家夠大但你又不喝酒買酒櫃做什麼, 她說她看了這本書之後就很想品酒藏酒, 然後就把書帶來給我看。 我一篇一篇慢慢看著, 隨手記下想抄錄的文字的頁數, 後來終於在飛北卡的路上一口氣看完。 想抄下來的東西太多, 決定回台灣時買一本來擺在身邊, 有緣時可以按圖索驥, 親身去體會書上提到的酒。
是的, 我讀著讀著也想飲酒了。 開始幻想要有懂酒的人帶著我去上山下海喝好酒該有多好, 雖然我很懷疑我是不是喝得出各種酒的不同風韻。 每次去Napa時總是不能免俗地帶了幾瓶酒回來, 但買酒的衝動大於喝酒的樂趣, 回來後扔在櫃子裡也就不去理它了。 我發現我嗜好較甜的酒, 可以當飯後甜點使用的那種。 紅酒白酒我都喝不太出所以然來, 更弄不懂什麼酒該配什麼菜之類的東西。
至於雞尾酒, 喝過兩次Long island很喜歡, 但因為後勢強勁, 不曾再試, 念念不忘至今。 突然想起大學時學校對面的夜市開了一家喝調酒的溫馨小店, 我跟JJ去過兩次, 我好像都是點了螺絲起子吧...
一直覺得寫食物的書不容易, 口舌之慾怎能輕易化成文字讓旁人也了解呢? 近來世面上好像有一些評價很不錯的這類書籍, 還沒有機會去跟著別人的味蕾走, 倒先因看了這一本講酒的書而沉醉。 應該還是找個時間把櫃台裡那些酒拿來喝一喝吧。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ddons.books.com.tw/G/4/0010046464.jpg)
圖書館借的。 這位歐陽林醫生顯然也已經出了好幾本書了, 可是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名字。 在架上看到時, 第一直覺就是: 這應該是輕鬆好讀的休閒小品, 就借回家了。 果然, 也是那種一頁只有幾行, 行距大字距大的易讀書。
醫生講了在校時的趣事, 在醫院的事, 及去大陸旅行的事。 書背引的廣告詞只有主題是對的, 內容不全然是那麼回事。 私以為比較好的是"找愛聯誼社", 有一點點小聰明的幽默(不食人間煙火=不會煮飯, 很少碰到煙和火), 和"非常音樂會", 讓我也很想把我的床頭音響架起來, 讓甜美的音樂伴我度過每一日的最初與最後。
醫生文筆還好, 講故事也算有趣, 只是常常好像故事講到一個點上了, 我很自然期待著接下來該有的轉折, 論述或有感而發時就文章結束了 -- 總之就是嘻笑有餘, 深度不足的消遣書囉!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ddons.books.com.tw/G/4/0010286264.jpg)
Apple借我書之前, 我就在網路上讀到了這一篇。 當時不知道這是來自這本書,
只覺得蠻爆笑的。 後來Apple拿書給我時, 說她那幾天好像是看了"邪書", 每天眼睛裏好像都在噴火... 哈哈, 趕快來拜讀一下。
不管看什麼書一向都當小說讀, 所以這本行距超大的書分兩晚就當小說讀完了。 是的, 一看到這些條列出來的老生常談, 就知道不會是我的style。 也不能說列出來的這33點不對, 我蠻同意
其中的蠻多點的, 但問題在它的內容。 教條人人會寫, 口號人人會喊, 但在看似再平凡不過的"該做的事"之後都應該會有水深流靜的晶燦。
讀這樣的書我真的是會期待看到一些庸碌如螻蟻的我們所沒有/還沒想到的人生智慧。 可是我覺得它的筆調太口語, 內容很多重覆, 而舉的例子佔了很多篇幅之後通常都是不知所云, (比方說,
"至少進一次大公司"這一項, 舉的例子是進大公司的好處是出差可以住高級旅館等等), 論述實在太淺薄。 一點都沒有讓我覺得這幾個人比我們多經歷了點什麼, 多洞策了什麼, 多深刻了什麼, 甚至最起
碼, 當上述都不成立時, 也應該要假扮專業然後多瞎掰點什麼。 有種感覺, 這些標題要是讓國中時的我當作文題目來寫一定也得更好吧! 哈哈! (以前不是都要寫什麼論說文嗎?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ddons.books.com.tw/G/3/0010118733.jpg)
圖書館借的。 很不一樣的散文。 我邊讀邊這麼想, 但不知道該怎樣講出它的不一樣法。 大概可以這樣講吧: 有點像在寫論文, 會引經據典但還好引的都不艱澀所以不會讓人覺得是在賣弄。
李黎的書我應該只看過"袋鼠男人"吧。 雖然圖書館有好幾本她的書, 直到現在才借回來看。 另一方面來講, 我也很久沒看曉風簡媜之外的散文了吧。 前兩輯寫書寫影好看, 寫人的就會讓我想
跳過去, 寫浮生太口語, 最後的書評還不錯。
她在"天涯何處同學會"講到其實比較好奇國中國小的同學後來的發展。 說到這, 我娘有一次在報上看到李黎的文章, 說那是她國小同學。 我還真的很認真地寫信到報社要幫我娘找人喔, 不過當
然是沒有回音。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ddons.books.com.tw/G/8/0010064388.jpg)
圖書館借的。 剛好幾本書名有"醫生"的都擺在一塊, 便都拎回家了。 王智弘在台灣念到小學畢業, 赴美念書, 前半本寫的是在哈佛念書的事情: 同性戀室友, 櫥櫃裡的秘密, 在精神病院的實習等等, 中
間夾了一份關於到美國求學的問答集(有些題目讓我覺得很好笑), 不管問答都沒有比較有建設性的深度。 後半本寫的是在舊金山市立醫院當小兒科醫生遇到的事情: 不是生病是不識字的迷路老人, 長滿頭蝨
的病人, 大師的治病兼治心病, 整容的隆乳手術等等。
跟什麼少年醫生比起來嚴謹了許多, 也感覺得到王醫生是真有所感, 美中不足的是為文遣字用詞的能力還是不太足夠。 哎, 還是說, 考慮到作者只念了六年的中文, 這已經是表現很棒的了呢?
總覺得醫生這行業是最能看盡生死無常人情冷暖的了, 要有隻生花妙筆能寫出這些故事一定能道盡生命的精采與對人生的智慧。
不過我倒是好奇, 作者的資歷*顯赫* -- 曾獲全美最優二十名高中生首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英格蘭醫學研究獎、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代表畢業生致答詞 -- 我相信這一定代表著真的聰明才
智, 但是畢業之後, 成為正式醫生之後呢? 在書中沒有提到的專業領域, 他是不是深入什麼樣疑難雜症或病理藥學研究或出著質精量多的論文? 我其實更好奇, 年輕時這樣的資歷之後是不是繼續為病人為
醫界累積份量, 成為某科或某病的權威, 亦或, 就是這樣看病下去?
另外就是覺得他們家小孩的名字取得真有禪意: 智觀(姐姐), 智弘, 智貞(妹妹), 通通是醫生呢! 能夠所有小孩都有能力也有興趣當醫生, 真是不容易!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ddons.books.com.tw/G/3/0010195853.jpg)
圖書館借的。 向達倫的第一集。 其實我沒真的那麼喜歡這個系列, 但是因為真的輕薄易讀, 我還是很願意借回家享受一下純娛樂的閱讀。
因為第二集有講過向達倫之所以變成吸血鬼的原因, 所以這本書就像是有對話的鋪陳板, 用兩百多頁(同樣的, 少少的行樹跟大大的字體)的細節來說兩頁可以說完的故事。 一切從奇怪的傳單開
始, 宣傳怪奇馬戲團的演出, 達倫一夥四人都想去看, 可是一張傳單只能買兩張票。 史堤因為是出主意及金主, 所以拿得第一張票, 達倫很註定地搶到第二張票。 當晚來到古老的戲院看表演(這樣又可以
花去很多篇幅), 史提居然認出鬼不理是吸血鬼, 在散場後留下來要求鬼不理收他為徒, 他也要當吸血鬼!
一切都被達倫看到, 但是他對毛蜘蛛八夫人比較有興趣, 趁夜裡去偷來關著蜘蛛的籠子(嗯, 要不是鬼不理放水, 哪那麼容易被偷?), 花了兩個禮拜跟八夫人培養出默契, 直到史提來訪, 要
求一起演出。 這時達倫的妹妹安妮突然闖入達倫房裡, 被蜘蛛嚇得尖叫, 達倫一時失神沒控制好蜘蛛, 史提被狠狠咬了一口, 陷入昏迷。 醫生都束手無策, 達倫知道為救好友只能去找鬼不理, 鬼不理要
求達倫當他的徒弟變成半個吸血鬼才肯救史提, 達倫答應了。 但是在醫院鬼不理以血清救治了史提之後, 達倫反悔奪門而出。 然而他的體能變得漸好, 而後開始有嗜血的渴望... 為免傷害親朋好友, 達
倫只好再去找鬼不理, 讓他製造一場死亡, 從此才能真正浪跡天涯。
哎, 我當初的疑惑就是達倫怎麼能這樣就離開家而家人都不聞不問, 原來還有詐死這一節啊! 但這一切史提都看在眼裡也恨在心裡, 僅管此時無能報復達倫跟鬼不理, 或許為以後埋下伏筆吧。
圖書館借的有聲書。 張愛玲一篇介紹梭羅的文章裡給了這本書很好的評價: "全書分為七章, 每章繪述一天的生活--包括天氣的變化, 情緒的起落和讀書心得等, 描寫細膩, 絲絲入扣, 可以說是一本
情文並茂的傑作。"(P.151, 同學少年都不賤), 讓我很想讀這本書。
想到厚厚四百多頁, 我大概看幾百年也看不完, 還是借來用聽的吧。 雖然主講者把書念得很清晰, 沒有"聽不懂"的麻煩, 但沒有劇情的書果然不適合開車的時候聽, 因為總是一不小心就
晃神, 好不容易回過神來, 雖沒有錯失情節接不上的困擾, 也沒有可以接著故事情節聽下去的喜悅 -- 因為根本不曉得它在講什麼。 總之一盒十片錄音帶聽完了卻沒多少進到腦子裡.. 只記得一些
key words, such as Confusious。 他真的很喜歡提到孔子喔! 我聽了三本書, 每一本都提到他幾次, 但實在聽不出來翻成文言文應該是論語中的哪幾句。
也借了Cape Cod, 可是下場還是一樣, 有聽沒有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