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8
人大抵總是這樣, 對於身邊垂手可得之物, 多半會覺得來日方長, 先擱著不會壞; 反倒是要花重金走他鄉, 才會抱著或許沒有明天的絕烈, 卯起來走看。 第一次來舊金山時便是這樣的, 風雨無阻地走上走下, 在最短的時間內求最大的效益。
來到灣區這些年反而很少進城。 *進城*二字讓我想到"The Little House on the Prarie"裡的Laura, 最近的小鎮離她們在Kansas Indian Country的家有40mile, 她爹得花上2天的時間趕路進城, 而今, 理論上進城是一小時的車程。
不愛進舊金山是因為路窄車多, 開車不易, 找停車位更難; 搭Bart進城的票價實在一點也不*自助*, 加上開車到Bart站的時間, 候車時間, 週末沒有直達車要轉車的時間, 換公車搭公車的時間, 實在也不是很有經濟效益。 也沒那麼愛這座城, 就先擱著吧。
擱到有動力為止。
動力在找Victorian Style的資料時, 看到有開放參觀的The Haas-Lilienthal House。 趁前陣子看老房子的興頭還在, 熱潮未退, 一股作氣, 進城看房子去。
搭Bart到Civic Center站, 上到路面上來搭19號公車, 在Washington Street下車, 過兩條馬路來到房子所在的Franklin Street。 傻呼呼地爬上樓梯來到正門, 才發現售票處入口在旁邊的小門後。
參觀房子只能參加guided tour, $8/人。 我們到時有一小團正在花園講著, 買票時另一團只有團員兩位正開始開講, 可是售票小姐還是中規中矩地跟我們說, 下一團20分鐘後開始。 看看他們賣的書, 舊照片, 平面解說, 時間也容易打發, 一下就輪到我們了。 哎, 這一團只有我跟山友兩人喔!
導遊小姐長得很甜美, 聲音也好聽, 我有聽不懂的字在問怎麼拼時, 還很善良地跟我抱歉她的口音, 說她是加拿大法語區的人, 在我聽來她的英文可純正得很呢, 問題是我們的英文太差...
Tour從平面解說牌開始。 第一任屋主William Hass於1849年出生於德國--這對加州可是個重要的年代喔! 如果你的tour guide考考你, 你也可以大聲地說出: gold discovery! 他在1865年移民到美國, 後來在舊金山做生意致富。 1886年他請建築師Peter Schmidt蓋了這棟房子住。 他們有三個小孩, 最小的Alice嫁給了Samuel Lilienthal, 跟父母親住在這裡(所以才叫Hass-Lilienthal House, 我問說, 為什麼是最小的跟父母住/繼承房子呢? 導遊也不知道, 或許是兄姐都已在別處安家立業了吧)。 他們也有三個小孩, 一家三代住在此, 直到1972年Alice去世時, 將它捐給San Francisco Architectural Heritage, 所以我們今天才有機會能進屋參觀到這棟百年老宅。
解說牌上還有幾幅漂亮房子的黑白照片, 比這家來得大又豪華, 可是這些房子通通不在了。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引起的火災從東邊一路燒過來, 某個water tank也震壞了, 沒水救火, 所以他們沿著Van Ness, 將東邊的房子通通爆破, 讓火不能再往西邊燒, 因而保留下西邊的房子。 地震對這棟房沒造成什麼損害, 唯一可看到的, 是牆上的一點龜裂, 在上樓梯的右手邊上方可以看到壁紙的不規則起伏。
Tour接著來到花園。 原來買地蓋屋時並不包含這塊地, 而這塊地上原也有建築, 只是不知怎地, 房子拆了, Hass將它買下來, 弄成花園。 導遊拿出1886年的房子外觀模擬圖, 要我們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 多了個煙囪, 二樓有個房間擴張了出來, 還有多出來的車庫! 這是在1928年增建的, 現今車庫上方的房子弄成公寓出租, 是這個組織的另一個籌錢方式。 當年, William Hass的兒子媳婦死亡後, 留下來的一對兄妹帶著司機跟女傭過來跟姑姑住, 就住在這車庫上方。
我講到是因為之前參觀Los Gatos老房子時對所謂的Victorian Style房子很感興趣。 導遊小姐說, Victorian Style是從最早的Italianate開始, 它們通常有六角窗, 屋頂是平的。 說著身子一轉, 指著對面的房子說這就是其中之一。 接下來又演變成Eastlack Stick Style, 她笑說我們所在的位置實在太方便了, 再轉個90度, 花園旁邊這棟樓就是這個style的, 可以看到它的裝飾都是強調垂直線(hence "stick"), 只是這個style通常屋頂也是平的, 而這家有點混到接下來的Queen Anne Style。
她接著問說我在Los Gatos看到的房子是什麼顏色的漆。 我答說是灰色。 可是我們現在看到一般Victorian House都漆得五顏六色的呀? 那是1960年代的人們的"創新", 在這1890年代, 這些房子大多是灰色的, 因為灰色比較像大理石, 看起來比較高貴。
她又說, 那時候工業剛起步, 這些雕刻裝飾等等, 都是工業生產的, 還有目錄型號可以選購, 蓋房子時拿來兜上去便是。 特別要提這一段是.. hmmm, somehow我還想說, 這些古代的有錢人還真是有閒情逸致花錢找人做這些雕刻呀, 卻原來是工廠大量生產的...
對街的Italianate style
隔壁的Eastlack Stick style
Queen Anne Style的The Hass Lilienthal House
我有問到魚鱗片, 忘記問怎麼拼的結果是, 只記得第一個字fish, 不記得第二個字是啥...
從對街看, 紅紅的煙囪就是後來有一次remodel時加的
房子剛蓋好不久時的照片, 那時旁邊那塊地還沒買下來, 所以有個圍牆隔開。 圍牆後來當然就拆掉了。
留言列表